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许多曾经闻所未闻的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中国政府的发展蓝图中,生物医学、量子科技以及6G研发都被列为重点项目。 大家都知道,生物医学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每一次医学领域的突破都可能挽救无数生命。因此,在这样的领域,我们从不吝惜对资金和人才的投入。 近日,位于国家区域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湖北武汉的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商业化进程取得了关键性进展。 这项技术到底是什么?它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哪一些好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呢? 初次听到这一个名字时,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不解。但正是这项技术让大米和人血这种看似毫无关联的两样东西产生了奇妙的联系。 据央视新闻报道,武汉禾元生物公司借助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将大米转化为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重要“原料”。 相关负责人透露,仅仅50斤大米就能产出相当于5升血浆中的人血清白蛋白含量。这一成果无疑为那些急需血清白蛋白的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通俗点说,这项技术是通过“稻米造血”,把普通的大米变成救命良药。要知道,人血清白蛋白被称为“救命药”,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使用在肝硬化、脑水肿等严重疾病的救治。 在此之前,医院抢救和治疗所需的血清白蛋白只能从人体血液中提取。然而,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浆仅占55%,而从中提取的血清白蛋白更是少得可怜。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需求量巨大,导致血库储备存在很明显缺口。 无偿献血虽然缓解了一部分医疗需求,但远远不足以满足实际要。另一种途径是从国外进口,但这不仅价格昂贵,还说明我们在血清白蛋白方面对外部依赖严重。如果外国以此为要挟,我们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事实上,血清白蛋白短缺是全球都要解决的问题。 此次中国在该技术上的突破处于全球领头羊,一旦通过国际认证并实现量产,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福音,更是对世界人民的巨大贡献。 此外,武汉禾元生物公司还打破了传统生物实验室模式,采用规模化流水线开发设计,将效率提升了20到50倍。 那么,从大米中提取的人体血清白蛋白是否安全?目前技术探讨研究进展到了哪一步? 早在2006年,武汉大学教授杨代常便创立了禾元生物,并带领团队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植入水稻,使水稻种子能够大量合成人血清白蛋白,并从基因工程大米中分离纯化出高纯度产品。 经过19年的不懈探索,2025年4月6日,使用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技术制造的产品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进入新药审批阶段,有望在2025年底获批上市。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患者将享受到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人体血清白蛋白。同时,武汉禾元生物公司已建成年产100万支注射液的智能工厂,未来还将建设年产1200万支的生产基地。 实验根据结果得出,从大米中提取的人体血清白蛋白疗效与从血浆中提取的产品相当,且安全性与耐受性均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价格大大降低,为那些因药物昂贵而放弃治疗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公司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理论上能够最终靠植物细胞生产各类创新产品。这无疑对全球医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科学家再次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过去,生物医学曾是中国的短板,每每提及都令人感到羞愧。但这次,中国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医学领域不再被西方垄断。 中国为全世界解决了血清白蛋白稀缺的问题,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在期待这批药品的正式上市。 从大米中提取血浆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在科技的推动下慢慢的变成为现实。这也再次证明,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是正确的。 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科技成果造福人类。即便这条道路充满艰难险阻,但正是从无到有的突破才创造了奇迹。 无论全球政治格局如何变化,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和平共处、互利共赢才是真理。 我们愿意与世界携手,一同推动全球医学交流与发展,攻克医学难题,传播医学价值。 长江日报2023年12月28日《全球首创!“稻米造血”将在武汉实现商业化量产》 湖北日报2024年2月6日《“稻米造血”临床试验获重大进展 疗效不逊于人血清白蛋白 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报道 新浪财经2025年4月6日《我国将“稻米造血”变成现实!有望解决人血清白蛋白供应不足》报道 极目新闻2025年3月13日《多地血站告急的献血倡议书背后:血液供应“紧平衡”下的供需难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