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闻中心

无偿献血:让你的每一滴血液成为生命的希望

  • 发布时间:2025-04-12 07:07:16  来源:bob电竞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些看似平常却无比珍贵的事情,比如无偿献血。每当意外发生或疾病袭来时,血液就成为了医院救治患者的重要资源。这种资源的可贵之处在于,血液无法由人工合成,唯一的来源便是健康的个体自愿的捐献。因此,无偿献血不仅是爱心的象征,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某一种意义上讲,献出一袋血,不仅仅是在给予别人的生命的希望,也是在为社会贡献的一种无私行动。

  无论是手术、创伤、白血病治疗还是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日常护理,每天都需要大量的血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每秒钟全球至少有三个人需要输血。而在中国,仅在每年临床用血量就高达2500吨,相当于约1000万人次的献血量!这种需求使无偿献血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公益行动。

  我们常常忽视这一点,血液是有“保质期”的。全血的保存期限为35天,而血小板仅能保存5天。因此,血液必须持续不断地补充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如地震、车祸等)以及医疗日常需求。

  采用自愿无偿献血的方式,能够有效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性。自愿者通常更倾向于如实告知健康情况,而在献血前,他们会经过严格的体检和筛查,这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艾滋病、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一些科学研究表明,定期献血实际上能够更好的降低血液黏稠度,由此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它还能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对健康有所裨益。

  有很多关于献血的误区,比如说:“献血会导致贫血。”实际上,成人的血液总量在4000至5000毫升之间,一次献血200至4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5%-10%。同时,骨髓的造血功能很强大,献血之后,血浆水分一般在12小时内便可恢复。

  而有关“献血降低免疫力”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的比例极小,并不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显著影响。还有一些人认为献血有几率会使体重增加,实际上这往往是因为一些人在献血后过度补充饮食所导致的,与献血本身并没有关系。

  献血时所使用的器材都是一次性无菌产品,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袋”的操作,因此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血液本身并不是收费的,而是为检测、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费用而收取的。献血者及其亲属通常在规定的情况下能够轻松的享受免费用血。

  不适合献血的人群包括艾滋病患者、静脉药瘾者、近期有纹身、穿耳以及高危性行为的人等(具体要求详见《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在决定献血之前,需满足以下条件:年龄一般在18至55岁(部分省市可放宽到60岁),体重男性需≥50kg、女性≥45kg,没有传染性疾病,且近期未服用药物或接受手术。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空腹,饮食上要清淡、忌油腻,确保充足的睡眠,特别是女性需避开生理期和前后3天。

  现场的流程一般包含登记填表:如实填写健康征询表;体检初筛:测量血压、脉搏,检测血红蛋白、血型及转氨酶等指标(大概10分钟);献血过程:全血捐献通常需5至10分钟,而成分献血(如血小板)则需约1小时;休息观察:按压针眼10分钟后领取献血证与纪念品。

  献血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针眼处需保持清洁,多补充水分,不需要刻意进补,保持均衡饮食即可。

  依据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两次全血捐献间隔需要6个月;而机采血小板捐献需间隔2周。机采血小板与全血捐献的间隔为1个月,成分献血与全血捐献的间隔一般为3个月。

  每一滴血,都在创造生命的奇迹。一次献血能挽救最多三个人的生命。然而,我们的祖国的献血率目前仅为1.2%,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线%。我们期待着更多人能够摒弃无谓的疑虑,主动参与无偿献血的行动,携起手来让“献血救人”成为一种温暖而无私的全动。虽然生命无法重来,但通过你的热血,可以在别人的生命的旅程中继续传递温暖。